不可否认的是,很多移民加拿大的人是冲着为孩子提供丰富优质的教育资源而来。
近几年,中国家长常以“内卷”来形容国内教育现状,很多家庭也在用“精英式教育”培养孩子。
初来蒙城的父母,往往会把择校,选住所当成头等大事儿。
到底要不要把学区的焦虑、教育的焦虑延续到加拿大? “学区”在蒙特利尔,到底是怎样一种存在?
今天分享几个家庭的选择和经历,相信大家看完后,会得出自己的答案。
两个孩子都是入读家附近的,学区法语公立小学。学校不算最好,中等偏上,同时也投资购买了别的“学区房”。
孩子是盲盒,很多事情中学前看不出来。虽说都是“免费”入学。但这个“学区”附近的生源还算不错,成绩理想的话中学可以考私立,成绩不理想;学区公立中学也可以。
普通变优秀也许能靠好学校好老师拉上来,但优秀变学霸或精英,就不光是靠钱靠外力能实现的。
“我的父母都没什么“文化”,我母亲只有高中学历,他们对我的更多的是身体力行的人格教育。成人才能成材,人一辈子只要自己好学、想学,时间长着呢”
话说回来,买房还是要看位置的,毕竟还算是比较好的投资了… “养儿不防老,靠自己更靠谱,哈哈哈哈哈”
买房不在乎“学区”的,要么是单身白领退休大爷,要么就是钱太多了隐居山里的。
“百万买宅,千万买邻,人生孰若安居之乐?”“学区房”和上公立私立有时不相干,好生源,好邻居可能比好老师更重要。
相比“我”的英私,这个免费的英公也很香了,头三年是French immersion,口碑也不错。
“笨小孩”哪里都有,其实教“笨小孩”才考验老师能力。总能考100分的学霸你扔本书给他,恨不得他自己就能整明白了。但如果来一个考10分的,平均分直接给拉不及格了……
“在任何群体中,100个人里面就会有49个人低于平均水平,这并不是侮辱,只是反映出‘平均’是什么”
私立,尤其是双语或顶私,很多家长投了钱,或多或少都是对孩子的成绩有些许“期待”的。私立可能教学抓得紧,内容超前,但“出成绩”这种事儿是很多因素构成的。
比如娃的智商,身体素质,自驱力等等,而且你知道智商趋均值回归…父母是学霸代表不了孩子。
公立学校算是个“大杂烩” ,有来自不同国家的移民,不同阶层的,不同种族的人。
学术我可以在家给他们“补”,但如何结识来自社区各个角落的人,驾驭文化差异和竞争,更多则是来自学校提供的多样性。
当然了,如果我们的学区学校口碑太差,我也不会考虑的.......
“其实选择学校之前,我也做过很多研究,” 比如:
学校有什么特色: 蒙特梭利,STEM , 运动队或俱乐部?
教学特色和理念: 有无科学,艺术,语言等方面的专业老师?是否注重时间管理、思辨和应变能力等“软技能”?
师资和生源:有无入学测试?对于不同能力的学生,如何平衡满足不同需求?
我们俩工作都很忙,综合各方面考虑,私立满足了我们和孩子的大部分需求。
我希望找到一种平衡,既不是“快乐教育”的给孩子放羊;也不是一味强打强压逼迫教育。她要学这学那,各种兴趣班,我会努力赚钱给她提供机会。
“但愿没有高估我家娃的实力,如果可以,希望她一路‘私奔’,因为我们的房不算好学区啊,哈哈哈哈”
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情况,每个孩子也有不同的能力和状态。
以上的例子也只是成千上万个家庭中的三个选择,别人的经历无法复制,但或许可以成为参考。
调查发现,84% 的加拿大父母在寻找新房子时会考虑到周边学校。
加拿大有没有“学区房”, 蒙特利尔 ”学区房” 是怎样一种存在,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。
“宁要浦西一张床,不要浦东一间房”
最好的学区房可能是你家的书房
读过的书…
*以上内容仅代表各自观点
#蒙特利尔小学
#蒙特利尔房产学区
#加拿大福利